新浪安徽文化艺术频道访谈商界精英郑中明先生
发布日期:2016-08-17 浏览次数:645
2014年3月,新浪安徽文化艺术频道专程来我公司采访,特约我公司董事长郑中明先生做客人文安徽之商界精英频道,畅谈十大历史名茶之一的太平猴魁的历史与现状,全文转载如下:
六百里猴魁:“国礼”的前世今生——黄山六百里猴魁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中明访谈录
(一)与郑中明聊起猴魁的历史,品读滋味如品味一杯新鲜的上魁一般。
郑中明说,猴魁第一次出现在史书记载是在1859年。太平县的先辈们自那时起便有了贩茶记载,没有固定场所,撑船行走长江流域一路吆喝贩卖。只是那时还没有“猴魁”这个名字,那款惹得沿江争购的茶叶,被叫做太平尖茶。“徽商善讲诚信,一茶不卖二价,数年来从不涨价。所以销量上去后,利润反而低了。智慧的老祖宗就在干茶里挑选两叶芽,做成茶中精品,冠名太平魁尖。这样,茶叶的价格就卖得上去了,而它物有所值,较于其它茶更加鲜爽。1915年,猴魁的名字正式诞生。”聊起太平猴魁的由来,郑中明如数家珍。
郑中明在猴魁茶的生产核心区——太平县新明乡三合村长大,他承认太平的孩子自小就对猴魁感情深厚,认定猴魁是一生都要守护的传承,使其成为命系血脉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在这样一种环境下,70年代末,高中毕业的郑中明从读书的成立回到老家农村,自然而然地继承祖业,成为猴魁产业的一员。此时,正值改革开放初期,猴魁也与其它很多产业一样,从大集体过渡为私营承包制。年轻的郑中明,成为太平县当时众多茶叶承包商中的一员。
(二)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代,猴魁茶因为几乎没有市场推广和品牌塑造,加上猴魁茶的茶形很久以来并没有规范和统一,猴魁一度属于低价商品,上等的猴魁一度只卖5块3毛钱。茶农生活艰辛而贫苦。郑中明当时觉得自己没什么宏大理想:“那时候只想好好耕耘自己承包的茶园,能买得起粮食养活家里人,就够了。”承包几亩茶园,全家一起劳作收成,最后由郑中明自己挑着茶叶扁担上街叫卖。这种生活,郑中明过了将近20年。
“随着时间的积累,我发现自己熟悉的客户越来越多,我的茶叶越来越好卖,我意识到,属于我自己的市场越来越广泛了。做到一定程度后,我们感觉自己的经营要有一个规划的、公式化的运营。2000年,我开了第一家门市店,正式开始以店售茶。”
灵感很多时候充满惯性;眼界放宽也从来是成功的先行渠。随着企业规模的加大,郑中明开始考虑:我如何保证自家茶叶的质量,向消费者做出信誉与价值更好的承诺?郑中明意识到,属于农副产品的茶叶,需要规划销售了。他申请了自己的品牌:六百里。在每一样产品上,标明茶叶的质量、出处和产出时间,使自己的太平猴魁顺利完成了从“农副产品”到“商品”的转变。
经历一番艰难的摸索与试炼,“六百里”品牌在不断的打磨之中,逐渐获得广阔的市场认同,不仅在普通消费群体中广受好评,门店均分布在黄山与合肥的好市口上,近年在北京也开张分店;更数次被选作国礼,成为国家级外交礼物:2007年,在“俄罗斯—中国年活动”中,由胡锦涛总书记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金;2008年北京奥运会,由北京奥运会组委会送给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;2010年世博会,送给非洲联盟主席马拉维总统莫塔里卡……2012年,“六百里”商标被评为“驰名商标”。
“百姓常把猴魁比喻成‘贵族茶’,我认为这体现了猴魁茶自身的价值和品位,由此,六百里茶人更应该进取努力,把握好产品质量,为‘贵族茶’进入寻常百姓家而奋斗。”郑中明如是说。
(三)除却对产品质量的保证,郑中明也一直在尝试开拓太平猴魁更多的可能性。今年新上市的“黄山美人”茶,便是集三大名茶最优特点的创新之作:有龙井的浓香耐泡、滋味醇厚;有毛峰的汤色清澈,液体透亮;有猴魁的鲜淳回味,甘醇持久。在郑中明眼中,这樽新作别有一番意味深长的解读。
“这就像徽州女人一样。它有它的委屈。它没有龙井的历史地位,没有黄山毛峰的高度评价,更没有对猴魁的高端定位。从滋味、香气、液体,观赏度和评价度都很高。如徽州女人一样,值得细细品味。茶名也由此而来。”
作为当今“新徽商”的代表,郑中明对“徽商”的看法亦是从“徽州女人”而出发的:“在日常所能见到的艺术表现中,徽州总是以建筑风格为表现符号,青砖灰瓦;而在我看来,徽州女人也是一种建筑:桥。只有这座桥的存在,才有徽州商人的成功;只有这座桥的默默奉献,才有今天的徽商。”郑中明表示,想以这款茶,来表达和传承他所理解的“徽州商人”的精髓:包容、奉献、不计个人得失,讲求对社会和人们的贡献。
徽州,徽商,徽州女人,徽州茶。四个亘古不变的文化元素,至今仍交融在每一位徽州精神传承人的责任感之中。猴魁商人郑中明亦是其中一位。这条路任重道远,但也充满光耀。虽然郑中明一直认为,我只是一个最最普通的卖茶人而已。
2014年3月,新浪安徽文化艺术频道专程来我公司采访,特约我公司董事长郑中明先生做客人文安徽之商界精英频道,畅谈十大历史名茶之一的太平猴魁的历史与现状,全文转载如下:
六百里猴魁:“国礼”的前世今生——黄山六百里猴魁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中明访谈录
(一)与郑中明聊起猴魁的历史,品读滋味如品味一杯新鲜的上魁一般。
郑中明说,猴魁第一次出现在史书记载是在1859年。太平县的先辈们自那时起便有了贩茶记载,没有固定场所,撑船行走长江流域一路吆喝贩卖。只是那时还没有“猴魁”这个名字,那款惹得沿江争购的茶叶,被叫做太平尖茶。“徽商善讲诚信,一茶不卖二价,数年来从不涨价。所以销量上去后,利润反而低了。智慧的老祖宗就在干茶里挑选两叶芽,做成茶中精品,冠名太平魁尖。这样,茶叶的价格就卖得上去了,而它物有所值,较于其它茶更加鲜爽。1915年,猴魁的名字正式诞生。”聊起太平猴魁的由来,郑中明如数家珍。
郑中明在猴魁茶的生产核心区——太平县新明乡三合村长大,他承认太平的孩子自小就对猴魁感情深厚,认定猴魁是一生都要守护的传承,使其成为命系血脉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在这样一种环境下,70年代末,高中毕业的郑中明从读书的成立回到老家农村,自然而然地继承祖业,成为猴魁产业的一员。此时,正值改革开放初期,猴魁也与其它很多产业一样,从大集体过渡为私营承包制。年轻的郑中明,成为太平县当时众多茶叶承包商中的一员。
(二)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代,猴魁茶因为几乎没有市场推广和品牌塑造,加上猴魁茶的茶形很久以来并没有规范和统一,猴魁一度属于低价商品,上等的猴魁一度只卖5块3毛钱。茶农生活艰辛而贫苦。郑中明当时觉得自己没什么宏大理想:“那时候只想好好耕耘自己承包的茶园,能买得起粮食养活家里人,就够了。”承包几亩茶园,全家一起劳作收成,最后由郑中明自己挑着茶叶扁担上街叫卖。这种生活,郑中明过了将近20年。
“随着时间的积累,我发现自己熟悉的客户越来越多,我的茶叶越来越好卖,我意识到,属于我自己的市场越来越广泛了。做到一定程度后,我们感觉自己的经营要有一个规划的、公式化的运营。2000年,我开了第一家门市店,正式开始以店售茶。”
灵感很多时候充满惯性;眼界放宽也从来是成功的先行渠。随着企业规模的加大,郑中明开始考虑:我如何保证自家茶叶的质量,向消费者做出信誉与价值更好的承诺?郑中明意识到,属于农副产品的茶叶,需要规划销售了。他申请了自己的品牌:六百里。在每一样产品上,标明茶叶的质量、出处和产出时间,使自己的太平猴魁顺利完成了从“农副产品”到“商品”的转变。
经历一番艰难的摸索与试炼,“六百里”品牌在不断的打磨之中,逐渐获得广阔的市场认同,不仅在普通消费群体中广受好评,门店均分布在黄山与合肥的好市口上,近年在北京也开张分店;更数次被选作国礼,成为国家级外交礼物:2007年,在“俄罗斯—中国年活动”中,由胡锦涛总书记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金;2008年北京奥运会,由北京奥运会组委会送给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;2010年世博会,送给非洲联盟主席马拉维总统莫塔里卡……2012年,“六百里”商标被评为“驰名商标”。
“百姓常把猴魁比喻成‘贵族茶’,我认为这体现了猴魁茶自身的价值和品位,由此,六百里茶人更应该进取努力,把握好产品质量,为‘贵族茶’进入寻常百姓家而奋斗。”郑中明如是说。
(三)除却对产品质量的保证,郑中明也一直在尝试开拓太平猴魁更多的可能性。今年新上市的“黄山美人”茶,便是集三大名茶最优特点的创新之作:有龙井的浓香耐泡、滋味醇厚;有毛峰的汤色清澈,液体透亮;有猴魁的鲜淳回味,甘醇持久。在郑中明眼中,这樽新作别有一番意味深长的解读。
“这就像徽州女人一样。它有它的委屈。它没有龙井的历史地位,没有黄山毛峰的高度评价,更没有对猴魁的高端定位。从滋味、香气、液体,观赏度和评价度都很高。如徽州女人一样,值得细细品味。茶名也由此而来。”
作为当今“新徽商”的代表,郑中明对“徽商”的看法亦是从“徽州女人”而出发的:“在日常所能见到的艺术表现中,徽州总是以建筑风格为表现符号,青砖灰瓦;而在我看来,徽州女人也是一种建筑:桥。只有这座桥的存在,才有徽州商人的成功;只有这座桥的默默奉献,才有今天的徽商。”郑中明表示,想以这款茶,来表达和传承他所理解的“徽州商人”的精髓:包容、奉献、不计个人得失,讲求对社会和人们的贡献。
徽州,徽商,徽州女人,徽州茶。四个亘古不变的文化元素,至今仍交融在每一位徽州精神传承人的责任感之中。猴魁商人郑中明亦是其中一位。这条路任重道远,但也充满光耀。虽然郑中明一直认为,我只是一个最最普通的卖茶人而已。